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西氣東輸分公司:

你公司報送的《青寧管道漣水支線管道工程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以下簡稱《報告書》)我局已收悉。經研究,現批復如下:

一、本項目起點位于青寧管道成集閥室,終點至新建漣水分輸站,主要工程內容包括:新建天然氣管道0.7km;改擴建閥室1座,即青寧管道成集閥室;新建漣水分輸站1座,設計為無人站。

工程實施后,將對沿線環境產生一定影響,根據《報告書》結論、江蘇春申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出具的技術評估意見(春申評估〔2023〕67號),在全面落實《報告書》和本批復提出的各項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后,我局原則同意《報告書》的環評總體結論和擬采取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二、在工程設計、建設和環境管理中,你公司須實施《報告書》中提出的各項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措施,并在工程建設及運營中重點落實以下要求:

(一)制定施工期環境保護手冊,做到規范施工,文明施工。

(二)加強沿線生態保護。進一步優化管線路由和敷設方式,減少對環境敏感點的影響。合理布局施工場地,各種施工活動嚴格控制在施工作業帶內,減少地表擾動和植被破壞。施工單位應對施工人員開展增強野生動植物保護意識的宣傳工作。表層土壤耕作層應進行剝離和保存,用于復墾和綠化,施工結束后應及時進行土地平整、復墾、復綠等生態恢復,減緩對沿線生態環境的影響。

(三)做好水環境污染防治。施工期廢水主要為生活污水和管道試壓廢水、施工機械和車輛沖洗廢水。生活污水主要利用租賃民房配套設施收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網;管道試壓廢水經沉淀池處理后達到漣水縣成集鎮污水處理廠接管標準,采用罐車運至漣水縣成集鎮污水處理廠處理;施工機械和車輛沖洗廢水經隔油+沉淀處理后,循環利用不外排。

(四)做好大氣污染防治。合理安排施工進度、布置施工現場,施工期采取設置圍擋、遮蓋、灑水等抑塵措施。施工機械所使用的燃油必須達國Ⅱ及以上標準,并定期檢測與保養。采用科學、成熟的焊接工藝,合理確定焊接點位,科學控制焊接點數量,最大程度上減少焊接煙塵的排放。施工期揚塵執行江蘇省《施工場地揚塵排放標準》(DB32/4437-2022)表1排放標準;防腐廢氣、焊接煙塵、施工現場燃油動力機械和運輸車輛排放的尾氣執行江蘇省《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DB32/4041-2021)表3中排放標準。

(五)嚴格落實噪聲防治措施。選用低噪聲施工方式和機械,合理設置施工場地。在敏感目標附近施工應采取設置圍擋等有效的隔聲降噪措施。禁止夜間從事高噪聲施工作業和物料運輸,防止噪聲擾民。施工期噪聲執行《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本項目運營期噪聲主要來源于新建漣水分輸站內的過濾分離器和調壓系統,應合理規劃清管作業和分離器檢修放空時間,避免夜間和休息時段放空等措施降低噪聲影響。成集閥室、漣水分輸站運營期廠界噪聲執行《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1類標準。

(六)落實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措施。按“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原則,落實各類固體廢物收集和處置措施。施工期產生施工廢料、建筑垃圾、清管作業廢渣集中收集后清運至一般工業固廢填埋場填埋處置;生活垃圾由地方環衛部門清運處置。運營期產生的清管作業廢渣、分離器檢修固廢、廢濾芯、報廢含鉛電池均屬于危險廢物,需委托有資質單位處置,危險廢物的收集和儲存必須嚴格執行《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23)規定,危險廢物的轉移按《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管理辦法》及其它有關規定執行,防止二次污染。

(七)完善并落實《報告書》提出的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制定專項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配備環境風險應急物資,并與當地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銜接。加強運營期管理,定期開展環境隱患排查并落實防范措施。

三、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你公司應當對《報告書》的內容和結論負責。

四、你公司應嚴格按照《基本農田保護條例》(2011年修正)、《江蘇省基本農田保護條例》(2010年11月1日)、《江蘇省自然資源廳關于規范臨時用地管理的通知》(蘇自然資規發〔2023〕3號)等要求落實臨時占用基本農田相關手續。

五、工程建設必須嚴格執行配套的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制度,并按規定程序實施竣工環境保護驗收。

六、本項目由市生態環境綜合執法局、淮安市漣水生態環境局開展“三同時”監督檢查和相關管理工作。你公司應在收到本批復后10個工作日內,將批準后的環境影響報告書及批復分送市生態環境綜合執法局、淮安市漣水生態環境局,并按規定接受各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日常監督檢查。

七、工程的性質、規模、地點、采用的生產工藝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態破壞的措施發生重大變動的,應當重新報批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自本批復文件批準之日起滿5年,工程方開工建設的,其環境影響報告書應當報我局重新審核。

 

 

淮安市生態環境局

2023年11月6日

 

(此件公開發布)

(項目代碼:2305-320000-04-01-668732)

抄送:市生態環境綜合執法局、淮安市漣水生態環境局


快捷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