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名稱:江蘇華達港務有限公司碼頭工程;
建設地點:南通港通州灣港區三夾沙作業區;
建設單位:江蘇華達港務有限公司;
環評編制單位:南通國信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項目概況:碼頭工程采用滿堂式布置,自北向南順岸布置個萬噸級和個千噸級件雜貨泊位,泊位總長米。工程同步建設道路、給排水、消防、通信、助航、岸電、環保等公輔工程,依托外海進港經過呂四港區萬噸級進港航道、小廟洪上延航道(進港航道上延工程)、三夾沙南航道到東港池口門處,再經過三夾沙南航道與東港池的連接水域進港,利用呂四港區進港航道一期工程#錨地。工程碼頭前沿疏浚土方總計萬立方米,回填至華達新材料陸域廠區。碼頭工程建成后,預計年吞吐貨物萬噸,貨種主要為熱軋鋼卷、鋼材、鍍鋅板類、彩涂板類等。
項目實施將對周邊生態環境產生一定不利影響,在全面落實《報告書》和本批復提出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后,不利生態環境影響能夠得到減緩和控制。我局原則同意《報告書》的環境影響評價總體結論和擬采取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該單位須認真執行環保“三同時”制度,在本項目設計、建設和運營中須切實落實《報告書》所提出的各項污染防治、生態保護修復及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并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在設計、建設和運行中,按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目標定位和循環經濟、清潔生產的理念,采用先進施工工藝和設備,加強建設、運行期環境管理制度建設和落實,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二)嚴格落實各項水污染防治措施。施工營地生活污水經移動環保廁所收集后,由環衛部門定期清運至南通市西部水務有限公司處理;施工場地廢水經隔油沉淀池處理后,回用于場地灑水抑塵、車輛沖洗等。運營期船舶生活污水接收上岸后排入生活污水收集池,委托環衛部門定期清運至南通市西部水務有限公司處理;船舶艙底油污水委托具有資質的單位接收處理;碼頭初期雨水和碼頭沖洗廢水一并經隔油沉淀池處理后回用于碼頭沖洗及灑水抑塵,不外排。生活污水經碼頭區化糞池預處理后,經管道接至華達新材料綜合污水處理站處理后,通過華達新材料廠區污水口,接管至南通市西部水務有限公司污水處理廠深度處理。船舶廢水執行《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及《沿海海域船舶排污設備鉛封管理規定》(交海發〔〕號)中的相關管理要求;回用水執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雜用水水質》(/....
快捷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