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名稱:江蘇國信如東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工程;
建設地點:南通港通州灣港區洋口作業區西太陽沙陽光島;
建設單位:江蘇國信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
環評編制單位:南京師大環境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項目概況:在江蘇國信如東接收站現有陸域廠區預留用地建設座萬立方米的儲罐及配套設施;在西太陽沙陽光島(人工島)北側海域新建座專用卸船碼頭及配套設施(萬噸級碼頭)。項目建成后,全接收站年周轉能力可達萬噸/年(氣化外輸能力萬噸/年,包括液體裝車能力萬噸/年)。
擬建專用卸船碼頭運營船型主力船型為~萬船舶,最大船型為.×船舶,泊位長度(即利用岸線長度),碼頭工作平臺,棧橋。因碼頭前沿天然高程無法滿足碼頭前沿設計底高程,須進行局部疏浚,疏浚量為萬立方米,擬外拋至江蘇如東臨時性海洋傾倒區。項目進出港航道依托區域現有爛沙洋北航道(萬噸級)。項目利用現有接收站工程配套公輔設施并進行改擴建,包括增加氣化輸送設備、增加海水泵、改建火炬系統(由現有座/地面火炬方案,改建為座雙筒/地面火炬)等。
根據《報告書》結論和技術評估意見等,在嚴格落實《報告書》提出的各項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及環境風險防范措施,確保各類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且不突破控制總量的前提下,僅從環保角度分析,該項目在擬建地址建設具有環境可行性。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一)在設計、建設和運行中,按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目標定位和循環經濟、清潔生產理念,采用先進工藝和設備,加強生產和環境管理,落實各項環境保護措施,減少污染物產生量和排放量,項目單位產品水耗、物耗、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等指標應達同行業國際清潔生產先進水平。
(二)落實“以新帶老”措施,對槽車裝車區的初期雨水進行收集處理,并設置食堂隔油池。
(三)嚴格落實各項大氣污染防治措施。通過處理系統控制、回收蒸發氣;氣化器采用低氮燃燒技術,燃燒煙氣通過高排氣筒排放。采取密閉裝卸工藝、碼頭卸料臂吹掃、使用安全閥減少放空等措施控制天然氣無組織排放。氣化器燃燒廢氣執行江蘇省地方標準《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表燃燒裝置....
快捷閱讀